2024年计算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四)|调研智慧农业新进展,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时间:2024-07-11    点击次数:[]

7月10日,闽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智汇田园,码动农旅”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南平市浦城县到莲塘镇山桥村,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继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先后走访了十里莲塘田园综合体项目、山桥红糖观光加工厂以及半日闲营地,学习调研当地农文旅融合的生动案例。

南平技师学院纪委书记毛顺练、莲塘镇党委书记余良娟、浦城县商务局党组书记兼局长黄留斌以及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小玲老师亲临调研现场,看望实践团队师生。余良娟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鼓励成员们深入基层,感受真实的乡村,结合专业所学助力乡村振兴。陈小玲老师指出调研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为实践团提出了宝贵的改进意见,她鼓励师生们要勇于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磨砺青春底色,赋能乡村振兴。

十里莲塘,田园诗意的现代演绎

“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走进十里莲塘田园综合体,成片的万亩良田映入眼帘。莲塘镇党委、人民政府整合2600亩闲置土地转化成连片优质高效土地,认真分析辖区县城“后花园”的优势,遵循美丽田园建设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引领+联村共富”为方向,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打造集农业观光、果蔬采摘、乡村旅游等产业为一体的“四季皆可游,四季皆可赏”田园综合体。

十里莲塘田园综合体建成了13个现代农业高标准大棚,种植草莓、石斛、阳光玫瑰、火龙果等10余个品类。山桥村周主任介绍到,现代化农业大棚主要通过机械化设备来控制温度、灌溉、防虫害以及检测土壤的酸碱性和有机物含量。目前山桥村农业大棚是由第三方租借运营的,棚内种植的作物种类较多,因此大棚内智能化设备的选择需兼顾多种作物种植要求的共性与特性。

红糖工厂,古法技艺的代代相传

山桥村流传着一句俗语:“一靠糖,二靠树”。几百年来,山桥村民一直保留并延续着较为完整的传统红糖制作古法工艺。实践团来到山桥红糖观光加工厂,了解到山桥村通过集体建设红糖加工厂等方式,不断推进红糖产业朝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深入座谈,闽北乡村的求变之路

座谈会上,山桥村村支书谢俊涛向实践团成员们详细介绍了山桥村的历史人文、近年发展成就与未来规划,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乡村发展常面临人才短缺等问题,一直以来,国家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助力乡村发展,鼓励大学生深入田间地头真听真看,这次实践活动对成员个人发展和乡村发展很有意义。

半日闲营地,农文旅融合的缩影

“偷得浮生半日闲,人间至味是清欢”,“半日闲”营地在万亩良田中开辟了一小块休闲场所,让旅人在风吹麦浪时节得以驻留片刻。实践团成员通过访谈或问卷等形式就莲塘镇旅游业发展以及游客的满意度和期望方向对营地的游客展开调研。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是释放农村活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益探索,是加快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计算机学院“智汇田园,码动农旅”暑期社会实践团将继续以实际行动挖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以专业所学探索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图文:林倩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