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文化传承,数智赋能乡村振兴|2024年闽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
时间:2024-07-15    点击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计算机学院围绕“数智化赋能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组建“智汇田园,码动农旅”暑期社会实践团和“e宝先锋”暨人文素养提升计划试点班实践团,于7月5日至11日,开启了浦城县莲塘镇乡村振兴调研之旅和漳州古城文工融合实践之旅。


“智汇田园,码动农旅”暑期社会实践团

7月8日至11日,“智汇田园,码动农旅”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闽北乡镇——南平市浦城县莲塘镇,用双脚丈量乡村蜕变,探索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乡村振兴新路径,开启数字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调研之旅。

走访政府商会,学习发展智慧

实践团与莲塘镇人民政府、莲塘镇商会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座谈,深入了解该镇各村基本情况、乡村振兴成果及区域特色产品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商会负责人进一步阐述了农业、服务、建筑、销售等多行业的资源现状与发展机制,为实践团全面把握莲塘镇经济产业链发展现状提供了宝贵信息。

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调研

实践团深入悦乐村、山桥村、马西村,调研农文旅融合发展,在山桥红糖观光加工厂体验古法制糖技艺,探讨红糖产业瓶颈与出路;在马西村参与“共享菜园”劳作,见证共享理念与农耕文化的交融,促进绿色农业与乡村振兴共赢。

科技助力农旅,产业振兴未来

实践团实地走访了仙芝科技有限公司、阳墩村水稻公园及十里莲塘田园综合体,见证了现代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仙芝科技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融合灵芝与地域文化,以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阳墩村水稻公园集合了浦城县水稻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多个科研平台助力优良品种研发,推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十里莲塘田园综合体则依托“党建引领+联村共富”策略,整合土地资源,打造集农业观光、采摘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展现了现代农业的智能化与多元化运营。

开展志愿服务,融合科技教育

7月11日,实践团以“计算机微课堂”为主题开展基础编程教学、数智设备体验等志愿活动,将“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融入志愿服务之中。实践团成员发挥专业优势,为虹桥社区适龄儿童开展数智启蒙,通过课堂教学、一对一编程指导、数智设备体验等形式,激发小朋友们对于计算机编程的兴趣,感受科技知识的魅力,提高乡镇青少年的信息素养。


计算机学院“e宝先锋”暨人文素养提升计划试点班实践团

7月5日至6日,计算机学院“e宝先锋”暨人文素养提升计划试点班实践团走进漳州古城、漳州市博物馆开展以“芗韵探索 数智畅游”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芗城区文旅的数字化平台建设与推广情况,开启了文工融合实践之旅。


走访调研漳州古城,挖掘智慧文旅道路

实践团走访漳州古城集团了解到,古城集团运用创新数字化手段整合文旅资源,打造智慧服务平台,既守护了千年古城的文化根脉,又打破了传统旅游信息隔阂,在古城文旅中融入人文关怀。实践团通过访谈与问卷,对数字化平台如何积极作用于古城商户与游客展开深入的调研,用专业知识开展数据分析,促进文旅体验的全面升级。

参观历史文物古迹,探索数智助力传承

实践团成员在漳州市非遗文化馆、古城记忆馆和漳州市博物馆中,深刻体验到数智技术为非遗文化、历史文物的展示形式带来的生机。数智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传统文化展示的多样性、互动性,让历史记忆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到公众面前,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新质生产力是文旅产业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强劲涌动的新力量。计算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立足于计算机专业优势,努力以专业所学助力中华文化传承,以实践行动探索专业所学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图文:林倩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