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玛纳斯县义务植树基地,福建省应届毕业生对口援疆服务总队队长周文韬弓着腰,将一株梭梭树苗小心埋进沙土。风沙已让这位“00后”大学生褪去脸上的稚气,眉眼间尽显坚毅之色。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这位闽南师范大学2023届计算机学院毕业生带着“到西部去”的信念扎根新疆玛纳斯县,用实干和奉献在戈壁滩上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一粒种子:理想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博学 明理 砺志 笃行”——闽南师大的八字校训,成为周文韬人生转折的灯塔。本科期间,他深入山区支教,在留守儿童教室的黑板上写下第一行代码;台风过境时,他与志愿者搬运救灾物资,在泥泞中读懂“被需要的幸福”。母校的人文滋养与实践锤炼,让他逐渐明晰:“青春不应困于格子间,而应绽放在祖国需要处。”
毕业前夕,周文韬已获得福州某企业智能化工程部门的工作机会并前往实习,日复一日的设备调试让他陷入迷茫。当西部计划招募通知出现在屏幕上时,新疆的雪山草原、胡杨戈壁在他记忆中苏醒。他想起了大学时读过的援疆教师郑坚帜的事迹——那位永春教师两度延长归期,在天山脚下播撒教育种子。“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会遗憾。”带着这样的信念,周文韬毅然选择西部计划。
一张答卷:在琐碎中扎根,在奉献中成长
在玛纳斯县委组织部工作期间,周文韬的工作台堆满文件:党员远程教育调研报告、民生数据统计表、老旧设备更新清单。“每个数字背后都是真实的生活。”为摸清基层情况,他踏遍全县11个乡镇,在牧民家的炕头记录设备需求,于田间地头调试远程教育系统。
“志愿服务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充实,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周文韬认为,“援疆不仅是地理迁徙,更是心灵扎根。”
一棵树苗:青春与土地的双向奔赴
服务期满前夕,周文韬站在玛纳斯河畔远眺。夕阳为雪山镀上金边,河岸新栽的梭梭林在风中轻摇。“以前总想干惊天动地的事,现在懂了——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非凡。”他这样总结西部岁月。
如今,他即将重返闽南师大攻读硕士。当有人问他是否后悔放弃高薪,他总是笑着展示手机屏幕:画面里,身着红色志愿服的他与维吾尔族孩子并肩植树,身后是绵延的绿色长城。“你看,我在春天种下了一个约定。”
风卷着细沙掠过脸颊,周文韬抬头望向远方——十年前种下的梭梭林已蔚然成荫,枝干虬结如卫士般抵御风沙。小树苗与高大梭梭林的对比给他带来深深震撼。“前人栽树,后人守护。这些树让我明白,坚守的力量能唤醒荒原。”他轻抚树苗,仿佛触碰到了时光的纹路。这片绿洲,成为他理解西部最生动的注脚。
从东海之滨到天山北麓,三千公里的跨越中,周文韬找到了比代码更复杂的生命算法:以初心为底数,用奉献做乘方,解一道关于青春价值的方程。正如荒漠中的梭梭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终成抵御风沙的脊梁。(庄露璇)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485242?docid=12485242&newstype=1001&d=134ff28&channel=weixin&time=1744254009086
【关闭】